越有價值的東西,往往是越便宜的
人類只要沒有乾淨的空氣,幾分鐘就會死亡,但空氣是免費的。
最近台灣缺水缺電,我們日常生活沒有一天不能沒有電、沒有飲用水生命只能維持三天,但台灣的水電費用卻是極度便宜。
同樣地,疫情肆虐下,對社會貢獻最有價值的無非是那些前線的醫護人員、警消,以及基層辛苦的夥伴,但他們有因此賺比較多錢嗎?沒有,疫情中既沒有賺比較多、疫情結束之後也不會有人記得他們、幫他們要求加薪。
相反地,我們每天用區塊鏈耗費大量電力、或是炒作金融商品,雖然很多人因此累積了財富,但這些金錢遊戲對這個地球的幫助,遠比上述的自然資源以及人力貢獻來得少。
價值與價格雖然沒有一定關係,但通常卻是負相關的。
區塊鏈的命運就只能用來炒作?
區塊鏈的迷因代幣通常都沒實際的用途,共識性也沒有比特幣強,因此最常見的套路就是變成炒作的籌碼:藉著迷因與可愛的形象快速獲取聲量,在吸引到夠多散戶買進之後,大戶就脫手賣出,繼續找下一個目標。
拜此所賜,想要靠著迷因幣發財的專案也非常多。
從事廣告行業多年之後,我觀察到吸引注意力並非壞事,但若創造迷因幣只想著賺錢,那就很容易走到我不樂見的路,最終只是又一個資金盤的不義之財而已。
鯨頭鸛幣的初衷
Shoebill ($SHBL) 搭建在 Solana 之上,技術上不需要消耗大量電力,原本就是對環境友善的迷因代幣。不只如此,$SHBL 從第一天的核心理念就是希望利用可愛動物的吸睛、迷因的擴散力量,加上區塊鏈的去中心協作社群、喚起大家對生態保育的重視。
老實說,一開始只是覺得 Solana 又很便宜且快速、發幣很好玩,但如果只是找個可愛動物當做圖案而沒有核心理念,那一定走不久。於是我們選擇了鯨頭鸛這個可愛卻又同時是「易危」的鳥類,把「可愛、有趣、好玩」、「區塊鏈推廣、教育」,再加上喚起生態保育的意識,對我們來說就變得有意義了許多。
一開始只是傻傻地做,在推廣的路上也不知不覺多了一些理念相同的社群夥伴,我們共同的希望就是當大家以後看到鯨頭鸛幣的時候,腦海中第一個浮現的是保育意識,而不是它的幣價。
當然,說我們要賠錢作慈善一定是假的,不諱言希望至少能打平付出的時間與腦力成本,而且只靠我們在這個專案的捐款畢竟是九牛一毛;但我們相信區塊鏈可以不是只有炒作跟幣價,一定能做到一些更有意義的事情。
我們不希望把鯨頭鸛幣定位成「你買幣、我捐款」這種形式,這樣就只是一個支付代幣的媒介而已;我們更希望當屬於社群的鯨頭鸛幣 (Shoebill coin) 壯大之後,影響力甚至可以比我們自己的捐款還要大上許多,就能從更基本的層面去喚起價值傳遞的意識。
舉例來說,或許一開始鯨頭鸛幣專注的重點是動物保育,但接著鯨頭鸛的 NFT 可以用來傳遞創作的理念,像是創作者的熱情、又或是對環境的關懷,把價值跟價格作更好的連結。
現在就加入我們的社群,但不一定要買幣。